当前位置: 首页 > 机械股票 > >正文

青年写作不能脱离“大时代”

来源:光明日报    时间:2022-01-10 17:00:39

“只有青年文艺工作者强起来,我们的文艺事业才能形成长江后浪推前浪的生动局面。”2021年12月14日,在中国文联十一大、中国作协十大开幕式上,习近平总书记对青年文艺工作者寄予厚望。

当代中国,江山壮丽,人民豪迈,前程远大。青年作家如何书写我们这个波澜壮阔的新时代?文学界在思考着,也在解答着。

日前,鲁迅文学院举办2021鲁院论坛暨第二届“培根工程”入选作家研讨会,深入探讨新时代文学与青年作家的使命担当。

把个人创作和历史方位贯通

中国社会科学院大学教授张江指出,文学的未来在青年,青年作家要有担当。这个担当是有高度的,想要成为有一定深度的作家,必须自觉确认自我之于时代的意义。青年写作不能脱离“大时代”。

中国社科院文学所研究员白烨坦言,新时代新征程是当代中国文学的历史方位。还有不少青年作家对此缺乏清楚认知,创作中缺乏大历史观、大时代观。一代作家有一代作家的任务。改革开放40多年来的时代变迁、脱贫攻坚后的乡村变化、如何向世界展示生动立体的中国等,这都需要青年作家接续探索。青年作家要把个人创作和历史方位贯通,书写属于这个时代的优秀作品。

沈阳师范大学特聘教授贺绍俊表示,时代处于深刻变革,文学也在变革和转型之中。在这个阶段,青年是重要的力量。新时代人民的美好生活,包括文学生活。新时代青年作家的使命担当,是要让文学成为一种生活方式,让更多人参与到文学写作中来,从文学写作中得到精神的滋养。

中国艺术报总编辑康伟表示,郭沫若27岁发表《天狗》《凤凰涅槃》、29岁发表《女神》,而后蜚声文坛,原因在于他以杰出的艺术创造力把握住了那个时代的精神。当今中国处于史诗般变革的新时代,文学需要丰富多样、立体多元的生机勃发状态,青年作家可以从体察人物处境与心情的角度出发,阐释好时代精神。

从高处和总体性上来观照时代主题

青年写作如何呈现波澜壮阔的新时代?

《解放军报》文艺评论版主编傅逸尘深感此前的文学书写塑造的主要是农业中国的形象,很多都是内敛的,甚至是悲情的。随着中国全面建成小康社会、逐渐实现工业化,需要对世界展现我们新的文学思想、文化形象、文化话语,这个背后的逻辑就是小康中国、工业中国。

他认为中国文学不仅要向世界文学经典学习,更要取得文学叙事的话语权,要向世界讲述当下中国、发展进步的中国,“如果我们还是机械地重复过去的乡土写作,眼睛总是往后看,忽视了蓬勃兴盛的当下中国,确实就与时代脱节了”。

《文艺报》副总编辑刘颋谈了最近看的一本小说集:“这本书作者是90后,有可贵的文学观察能力。但小说集的主题通篇是青年的逃离和孤独,我看后是不满足的。青年时代,大家都会表现一种紧张感和对抗性。但是,对抗的目的是和解,是以个人的发现和表达,抵达与生活、与社会、与时代的命运共同体。”

她建议,青年写作要有能力从同质化的内容中写出异质,从对抗中达到更大的境界——包容,从而建立起更生态的文学观。

纵观这几年的主题创作,中国作协创研部理论处处长、研究员岳雯感到,不少作家写一件事情,看山依然是山、看水依然是水,缺乏从高处和总体性上来观照这个时代的主题,“如果只局限在就事论事,写到的历史、所观察的时代永远是我们的一孔之见”。

北京师范大学国际写作中心教授、主任助理张晓琴谈到,有次她去甘肃庆阳调查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的情况。当时,她大吃一惊,非遗传承人的思想和生活状态,跟我们之前在影视剧看到的完全不一样,“中国已经实现了全面小康,农民的精神状态发生了质的改变。青年作家要有全新的眼光来看待他们和这个时代”。

中国作协创研部主任何向阳表示,青年作家要学习作家柳青的人民情怀。他扎根在陕西黄埔村14年,和农民同吃、同劳动、同思考,一只手拿着显微镜观察黄埔村和周围的生活,一只手拿着望远镜瞭望终南山以外的地方。他的作品既有生活细部的本真精细,又总体呈现出了诗史性的宏大雄伟。

文学的新力量正拔节生长

2020年12月,鲁迅文学院正式启动“培根工程”青年作家培养计划,并举办了第一届入选学员作品研讨会。本次研讨会上,宣布了第二届“培根工程”入选作家:孙睿、吕铮、王昆、马亿。

鲁迅文学院常务副院长徐可介绍,近年来,鲁院不断改革探索,已经形成了以中青年作家高级研讨班为重点,涵盖少数民族作家、网络文学作家、行业作家、基层作家培训,覆盖全面、重点突出、科学合理、特色鲜明、成熟稳定的办学格局和培训模式。其中,“培根工程”为入选学员提供资金和师资支持,有针对性地举办作品改稿会、研讨会,做好优秀作品出版、丛书出版工作,呵护和帮助青年作家成长。

王昆表示,面对轰轰烈烈的时代巨变,青年作家要扑下身子狠下苦功,进入田间地头、进入工厂车间,弄懂一棵秧苗的成长史,搞明白一颗螺丝钉的锻造过程,要以水滴石穿的决心勇气、以柔克刚的细腻笔触,紧密围绕国家前途、民族命运、人民意愿,反映这个时代的精气神,书写这个时代的新变化。

电视剧《三叉戟》的热播,让观众见识了人民警察的生活面。吕铮是原著作者,他在写作中有深切体会:“与这个时代同频共振的基础,是真正放下身段儿,走出书斋,融入时代的洪流之中,倾听社会的声音,平凡百姓的声音,让作品不光有时代的脉搏,也要有街巷的烟火气。”

孙睿认为青年作家应有问题意识和人性观照,时代在飞速发展,成功者越来越多,同时还有很多人在偏僻的角落里奋斗着。文学应该为这些人发声,唤醒社会的温度,为每个角落注入光。“有些问题是历史的或者永恒的,而现代人的感受是崭新和复杂的。人经过一百年演进,感受力和当初很不一样。如何在‘老问题’中写出‘新感受’,是青年作家和文学一致的责任。”

马亿今年刚刚30岁。随着工作和社交的不断拓展,他对个人在社会和时代生活中的关系及意义的认识也在不断发生变化,而这些变化都融入了他的文学创作之中,“我和身边的同龄人都是大时代的一分子,所以我笔下所写的都是深入生活的、时代的故事。新时代的文学新境界就是要在这种日常地、具象化地对生活书写中,融进创作者对时代更深层的思考,展现出新时代青年的精神风貌”。

“在信息技术快速发展,文化传播方式、文化业态发生深刻变革的格局下,新时代文学要主动冲破壁垒,把深刻厚重的思想内容同与时俱进的艺术表达结合起来。”中国作协副主席、书记处书记吴义勤呼吁广大青年作家要以新时代的新视野,体认担负的责任和使命,利用各类传播媒介发出文学的声音,放大文学的影响,同时滋养其他艺术门类和文化产业,开阔文学事业发展的道路。

(记者 刘江伟)

X 关闭

推荐内容

最近更新

Copyright ©  2015-2022 人人机械网版权所有  备案号:粤ICP备18023326号-36   联系邮箱:8557298@qq.com